答谢中书书说课稿

2020-09-12 答谢中书书

  【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文章。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多角度品析《答谢中书书》。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要求大家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有关文学常识,现在,谁能用“七字记忆法”介绍一下陶弘景。学生介绍,教师评价、补充。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丹阳秣陵人,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著有《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今天我们就一起阅读这篇名作,体会作者是如何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初读:正字音,明句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听准读音,听清朗读的节奏、语气、语速等。

  提示:

  本文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散句以句意和结构来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集体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男女生竞读。

  三、译读:识词义,明句义

  同学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

  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

  内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老师组织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法。

  检查小组学习效果: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解释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之 渔人甚异之 (渔人)具答之

  处处志之

  时 四时俱备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欲 夕日欲颓 欲穷其林

  与 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三)翻译课文。

  小组分句翻译,每个小组翻译一句。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四、品读:激兴趣,提境界

  赏析课文,要注意运用“多角度赏析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安排、人物塑造、叙写事件、描写景物、写作目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斟词酌句等各个方面进行赏析,力求有自己的独到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同学们品读课文,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表达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明确: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然后具体描写自然景物,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

  本文采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写景层次井然,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对山川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自己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本文采用了多种写法,如:俯仰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俯仰结合,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动静相称,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瞑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动静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

  本文采用了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高峰入云”,运用夸张,及言山之高;“沉鳞竞跃”,以“鳞”代鱼;“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对仗,富有韵味,增强节奏感。

  ……

  五、学习小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

  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

  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

  赏它的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板书

  结 构

  表达方式

  写 法

  修辞手法

  情感倾向

  总领全文——具体描写——感慨结束

  议论、描写、

  抒情、描写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夸张、借代

  抒情、对偶

  酷爱自然

  归隐林泉

  七、达标反馈

  1.解释加点的词

  四时俱备( )

  沉鳞( )竞跃( )

  未复( )有能与( )其奇者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忘路之远近

  D.渔人甚异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并翻译。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为复有能与其奇者。

  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写晨昏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八、作业设计

  1.把《答谢中书书》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合理运用想象,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内容。

  2.背诵《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的说课稿03-30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范文05-29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4篇)11-05

答谢中书书说课稿4篇11-05

初二语文上学期答谢中书书说课稿08-28

“答谢中书书”赏析08-21

答谢中书书改写11-07

答谢中书书作文02-19

答谢中书书题目06-17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的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