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

2020-09-0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导语:中国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和小说文学等数不胜数,读后都给人心灵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一、主题的困惑——谁为谁打工?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获得各方良好评价的同时,又传来了习见的“后院起火”的消息。编剧和导演各执一词,互相攻讦,一点没有受他们拍摄的电视剧感染的意思。

  在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这个电视剧的主题究竟是由谁确定的问题。

  从导演韩刚的介绍中知道,中国作家写出的初稿,难以令人满意,于是不得不另请乌克兰的作家重起炉灶,有的章节几乎推倒重来。

  这说明,中国人拍这部电视剧时尚未明晰他们要拍什么、怎样拍,不得不在进入实拍阶段后,仓促地把剧本主权托付给别人,向别人定做剧本,然后等米下锅,“写一集拍一集(该剧导演原语)”。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是乌克兰的演员为中国人打工,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为他们打工。因为一剧之本是人家搞出来的,你投资不错,但电视剧的“根本”发生了逆转,必然导致风格和性质的嬗变。

  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回想到该剧导演嘉娜曾任副导演的《红色恋人》,也曾请来好莱坞的编剧来编写剧本。我们感到,我们有胆量到异国请来他国演员,但却似乎不敢用自我的独立思考来确定主题立意,只得如履薄冰地用别人的脑袋来代替自己的思想,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构思作嫁衣。

  于是电视剧的得意之笔“红色风暴”、“肃反扩大化”等都不是中国观众和读者关心感兴趣的问题,但乌克兰编剧专门花了笔墨,展开描写,如此硬插进一个创建苏维埃的故事中就显得相当的不伦不类。

  我不知道,当初美国人拍《末代皇帝》是否请来中国的编剧来协助创作。当中国人对其在剧中丑化皇帝登基表示憾意之时,人家并没有屈从于中国影视对皇帝骨子里的尊崇,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构思。好莱坞拍《花木兰》请来中国编剧吗?歌剧《图兰多》到中国演出,但它只让出了导演一衔,但至关重要的编剧一职并没有因惧怕冒不象的罪名而拱手相让啊。因此,我感到,这决定了这部电视剧还是我们为人家打工。

  乌克兰编剧根据本民族的习惯,台词写作时注重了生活化,其中包含了浓重的幽默语调,但却缺乏中国电视剧对话的连贯性和心理刻划,使人物台词很有异国风味,即像译制片,但人物的内心却未能细腻地展示。比如在开初的章回,保尔总是一声不吭,虽体现了他的执着的个性,但其心理活动却难以看见,因此,形象很单薄。

  二、保尔卷入情天恨海——“红色恋人情结”的作用

  出于故事的需要,电视剧硬在原生态的故事中添加了情节线索,而这情节,作者无疑是选择了爱情。以这样的原则来加工,保尔就马不停蹄地卷进了红色三角漩涡中。从开始在小酒店里与弗罗霞、跑堂之间构成三角,后来与维克多、冬妮亚间,再与丽达、丘扎宁,又与杜巴瓦、安娜,而且全部是惹起事端的三角关系。那个三角顶点上的另外一个男人性格大同小异,都道德欠缺,心胸狭隘,醋劲十足,均与保尔有一番拳脚之战。特别是丽达,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到她与保尔好友谢廖沙的相恋,电视剧中,谢廖沙的所有情节都让位给了保尔,大概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已经根深蒂固的“高大全”模式在作祟吧,于是保尔与冬妮亚的感情链条尚未断裂,便又卷入与丽达、丘扎宁构成的三角中去:保尔一见丘来到丽达的房间,便跟踪尾随,直至与丘大打出手,差一点遭受重刑。

  故事中出现安娜时,保尔同样未能逃脱三角关系的纠缠。其实小说中并未明确写到保尔与安娜的恋情,只不过是一笔带过,但一到电视剧中,又演绎出一番三角好戏,在保尔与杜巴瓦的工作矛盾中掺进了感情纠葛。

  因此,该剧中的保尔=红色+恋人,这正是该剧导演曾经参加拍摄过的一部电影。

  三、多余的一吻——牡丹花下死的动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我在书中描写的远不是一个保尔,而是千千万万个柯察金。”在这样的动机下,作者塑造了保尔少年时的好友谢廖沙,并写了他与丽达之间的爱情。此时的保尔已经远离家乡,参加了红军部队,根本不与丽达、谢廖沙在同一时空。而到了电视剧中,保尔没有远走高飞,谢廖沙反而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连他参加红军都是保尔向丽达推荐的。保尔与丽达的感情线索过早地被凸显出来。小说中,作者一直审慎地描写保尔与丽达的关系,但在电视剧中,大概突出保尔的恋人气质吧,加进了白桦林中的一场接吻戏。激战前夕,丽达约请保尔树林里见,她作为一支部队里的团政委,用生命结束前、没有享受过生活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我想即使真有可能,但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风格,也是严重偏离原著精神的。我们感到,这似乎又是“红色恋人情结”再度大发作而已。

  四、面目全非的战斗——骑兵成了步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原著对战争的场面是用诗意一样的语言描述的,保尔头戴布琼尼军帽、手执马刀、杀向敌阵的形象,几乎成了保尔的标志。电视剧发挥想象,构造了解放保尔家乡之战,详细地描述了侦察敌情、摸清敌人的布防图以及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吸引敌人炮火等故事,这样添油加醋本无可厚非,但在表现部队冲锋时,却不见骑兵队列,只是保尔随着步兵在树林里冲锋陷阵,最终被炮弹震倒。

  这场战争场面无论是与保尔的骑兵身份,还是与小说的'描写都南辕北辙。电视剧片尾剪辑的前苏联影片的骑兵冲杀镜头,看来与电视剧的故事已毫无关联了。

  奇怪的是,倒是描写古罗伯的匪帮发动叛乱时,镜头上见到敌骑兵耀武扬威,颇有气派。电视剧片片尾也使用了这些马上镜头,与前苏联电影镜头混杂在一起,还以为是红军战斗场面呢。

  五、保尔成了红色风暴中的海鸭——现代意识致使性格扭曲

  十三集“红色风暴”是电视剧虚构的得意之作。当卫戍司令利特卡被敌人枪杀后,朱赫来发出了“红色风暴”的指示,但保尔却表现出严重背离其思想基础的行为。

  保尔对肃反的残酷性表示不解,在狱中见到维克多时,他竟然认为他们之间只有私仇,其实如果按剧中的设计,维克多参加了叛乱阴谋,那么岂止是私仇?保尔在打击敌人时,也表现出优柔寡断,如进屋搜查时,果然中了古罗伯之计,因关注匪徒用着遮眼术的小女孩而疏忽防范,造成利特卡被敌人暗杀(小说中保尔未介入此事)。看到残酷镇压反革命,他又伤感不已。最后,他抱着孤女找到丽达,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寻找依靠,对她说:“没有你,我也很难活下去。”

  也许编导们在改编时着意强调他的人性、人道主义的一面,但安插在这一段前因后果之间显然缺乏说服力。前面已对古罗伯部队的野蛮进行了很艺术的渲染(如“屠犹”段落),谢廖沙的未婚妻即死于他们的糟蹋,况且,敌人的暗杀行径连朱赫来都按捺不住怒火,而保尔却不知犯了哪门子邪,一个劲地不解。他多次找朱赫来坦陈心迹,而原来一向乐于指导、开导保尔的朱赫来却不则一声,这怎么叫人来理解。这一集的保尔令人感到太窝囊,前后极不协调。其实,跳过这一集,保尔又像是恢复了本我。如在送安娜回家的路上,对歹徒毫不手软,一连干掉几个;在保尔单枪匹马深入匪巢时,他更是大开杀戒,铁面无情,未见他有任何不解,那时他也未对匪徒进行审判嘛。

  小说中只写了保尔因为契卡工作太忙而离开,电视剧虚构了上述原因,虽可能符合现代意识,但却严重损害了保尔的形象,因为小说中对保尔有这样一句描述:“他从来不知道怜悯敌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相关文章:

杨玉环电影11-0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记07-0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02-0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10-1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3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22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09-0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感08-1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5篇08-0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名言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800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