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咏怀七绝

2020-08-22 刘禹锡

  刘禹锡为七绝大家,刘禹锡咏怀七绝是怎样的呢?

  在中唐的历史上,刘禹锡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内容多样的诗歌,用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历史与人生问题,使其诗作充满了深邃的感染力。

  一、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感悟

  咏史诗从初唐到中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初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展现的是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渲染的是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兀立的是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寂寞悲伤的个人形象;及至中唐,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刘禹锡看到了现实中的各种矛盾,感触到了朝政衰落的原因,对历史的繁华幻灭、时空的流变、古今的对照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把个人的不遇投射到历史的洪流中,在对一朝一代兴亡交替的描写里,不仅传递出千百年来亘古如斯的关于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与醒悟,同时还传递出革除弊政,重振昔日辉煌的现实蕴涵。

  作于宝历年间和州刺史任上(825—826)的《金陵五题》是一组借金陵古城抒兴亡之感的诗篇。《石头城》是其中的第一首:“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此诗将昔日繁华一时的六朝古都放在沉寂的群山、寂寞的潮声中,旧时明月目睹了曾经的富贵、繁华、喧闹、权势与名利……但如今这一切都随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月还是那个月,景已非昔日的景了。一个“旧时”让我们领悟了朝代兴衰、历史变幻的哲理思索:千古不变的月,千古不变的自然,千古不变的宇宙运行显出人事的沧桑变化。

  这种具有深邃哲理意味的诗句在其它同类作品中也有深刻清晰的体现。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飞回时,昔日王谢豪门的聚居之地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几百年沧桑巨变,荣华富贵已成为过眼烟云。当初六代竟相奢靡、犬马声色,如今万户千门野草丛生,一片荒凉,古今对照、兴衰对举,强烈的反差令人感慨万千。再如《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几回”的“往事”中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悠长与厚重,领悟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行”的历史规律,体会到山川依旧、人世迭代的深邃历史沉思。清朝汪师韩《诗学纂闻》评论此诗:“若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在其笔底者,山形枕水之情景,不涉其境,不悉其妙。”薛雪《一瓢诗话》也对此诗赞不绝口:“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

  二、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禹锡不仅擅长咏史诗,也擅长乐府诗。作为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刘禹锡继承了先秦时期老子、荀子的朴素唯物论,并且又有所发展。他往往能从自身经历中,通过辨证地观察和思考,提炼出关于人生哲理的真知灼见,而乐府诗就成为他传达人生思考的重要载体。

  他的《浪淘沙九首》之八中这样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谪,并受到政敌们的谗言诽谤,“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一个“莫道”,一个“莫言”表现了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对生活的乐观。具有深邃意味的是后两句,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被大浪淘去的是那些狂沙般的小人们,自己只会因为这磨难而变得愈加坚定,由此说明狂沙掩不住真金,美好的事物都要经过痛苦的磨砺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如此类型的诗句还有: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平后波生;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柳相发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思想家是擅长理性思考的一类群体,面对问题善于思考,具有冷静理智的性格特点。面对落寞的秋色,他一反人们悲秋、畏秋的心理,唱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激昂秋歌。同到暮年,白居易有“与君俱老也,为问老如何?眼涩夜先卧,头慵懒未梳”的诗句,流露出垂暮之年心灰意懒的悲观情绪,而刘禹锡却能辨证地看到老年人的长处: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容……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的末尾竟高呼:“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以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冷静思考,和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他的诗歌在艺术美之外还蕴涵了深刻的哲理意味,充满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刘禹锡咏怀七绝】相关文章:

刘禹锡咏怀七绝的时态11-26

刘禹锡的咏怀诗及其与杜诗的比较08-26

思乡七绝诗07-14

岑参七绝11-04

刘禹锡《乌衣巷》11-11

刘禹锡诗论09-02

刘禹锡:蜗居09-02

解读刘禹锡11-17

古代诗歌阅读端居咏怀08-04

刘禹锡的古诗有哪些 诗人刘禹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