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诗》读后感

2023-07-28 王安石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改诗》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改诗》读后感 1

  今天,我读了一个关于古代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改诗》。读完后我受益匪浅。

  王安石是北宋很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也还是北宋的.大诗人。但在一次改诗时出了失误。

  据说,当时南方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这一句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很可笑。自言自语道:“明月怎么能叫呢?黄狗又怎么能我在花中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他自己以为很好了,其实改错了。原来那位文人的家乡有一种鸟叫“明月”,明月叫出的声音很动听,还有一种虫叫作“黄犬”,黄犬常在花之中飞来飞去。

  王安石不了解情况所以改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了解了情况的前提下,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平时我们注意观察生活的小事情,也能写出很多好的作品来。

  《王安石改诗》读后感 2

  王安石是宋代大诗人,他对诗作中的每一个字眼都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就如《王安石改诗》这篇文章中所讲的。

  文章主要记叙了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反复修改了十多次才确定了用字。

  对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也许我们不会浪费甚多时间,敷衍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大致意思就是那样。但对于王安石来说就不一样了——虽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但也要精雕细琢,反复推敲,要让每一个字都完美无憾,才能达到应有的意境。

  生活中有些细节,我们注意到了吗?“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处处需要留心,处处都是细节。虽说“人无完人”,但毕竟“不完美”的'人的程度已是不同的——“接近完美”or“接近不完美”。

  “接近完美”的人几乎会注意到每一个可见而又微小的细节。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他是每一个细节都要扣到完美的人——字不好看,练!英语发音不标准,朗读!作文语言表达不生动,积累练习!……总之每一项都得精益求精。但一天只有24小时,除了学习时间、吃饭、睡觉时间,所剩时间不到四分之一。在这四分之一的时间里,你要休息,剩下的时间更是一瞬即过。但,为了接近完美的人,你必须把每一分钟都紧紧抓住,即使它一瞬即过。

  不注意细节的人大大咧咧,什么琐事都不在意。什么字不好随它去,成绩不好也随它去。总叫周围的人不要注意那么多细节。可是细节等于问题,问题一个一个地摞过来,那你的懒惰与缺点也就暴露无遗了。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真没错!王安石作为一个大作家都要对一个可有可无的字眼精雕细琢,那我们可以向他学习,做好每一个细节,迈好人生每一步。

  《王安石改诗》读后感 3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5)春二月。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在奉诏进京的途中舟至瓜洲,夜间停泊。此时,诗人虽身在瓜洲,但心仍然依恋着江宁故居,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南宋洪迈《客斋续笔》卷八对该诗草稿的`修改过程有记载。)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八百年来,无数诗人、教师、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绿字改得好。然而诗人何以要这样一改再改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全诗的主题,“绿”字用在这里可谓是点睛之笔,其色鲜明,由原来的形容词变为动词,唤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唤起了联想,引起了思归的念头,这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上这样说:“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坡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

  《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

  《王安石改诗》读后感 4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王安石一生虽然写词很少,但这首词却是可以千古传唱的。

【《王安石改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除夕王安石的诗02-14

王安石的诗及翻译04-13

小学王安石的诗大全03-18

读王安石诗《元日》06-26

王安石元日诗的意思04-23

王安石的诗《元日》拼音版01-22

诗人王安石的诗有哪些04-21

王安石辞旧迎新的诗02-11

泊船瓜洲王安石诗06-30

王安石诗泊船瓜洲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