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

2020-11-03 王勃

  《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都是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而《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相比,更为有名,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佳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赏析,欢迎阅读!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江:赣江。 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问1、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

  明确: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问2、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小结: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问3、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不但写出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怎样的地势特点?

  明确: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

  小结: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问4、第五句“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时空笔触是如何转换的?哪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明确: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问5: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如何赏析?

  明确: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问6:“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如何赏析?

  明确: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小结: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结: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序》赏析

  一、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在座的写《滕王阁序》。众宾客在都督阎公面前岂敢放肆,都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接过纸笔,慨然应允。阎公的目的是为了显耀自己女婿的才华,而并非诚心请宾客为序,王勃少年气盛,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并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遂令侍从看着王勃下笔。开始,阎公听到“豫章(一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摇头诮言道“此亦老生常谈”,接着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默然沉吟起来,开始领略到其中的不凡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十分震惊,大呼曰:“斯不朽矣!”并盛赞王勃,赠锦缎百匹。这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一时传为佳话,后世还将这个故事敷衍成话本、杂剧,留传至今。

  二、《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赏析: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宿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宿。“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才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在座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下”为使动,如果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所以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不译。“綮戟”“襜帷”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

  鉴赏: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

  原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

  讲解:“千里逢迎”为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

  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

  讲解: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

  讲解:“出”为路过途经之意。“何知”为“知何”,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

  鉴赏:最后谦虚地介绍自己。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

  第二段,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

  讲解:“维”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时序”、“季节”。“九月”为农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

  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

  讲解: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

  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候变化。

  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

  讲解:“俨”通“严”,意思是驾驭。“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岭”。“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

  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

  讲解:“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向下”。

  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与下文登临所见实际上可为一段。

王勃主要成就 读王勃的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