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的使用技巧

2023-11-03 反问句

  中小学生在日常写作文时,最爱用的修辞手法就是用陈述句来表明一件事情或意见。但是,陈述句过多,作文就显得平铺直叙,缺少了一些激情于爆发点。而能在作文中巧用“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则可以增加作文的可读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问句的使用技巧,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反问句的使用技巧

  1、反问句,你难道没用过吗?

  其实,在日常对话中,为了表明自己强烈的情绪,大家经常采取反问的语言。

  比如说:你怎么能容忍他吃你的零食呢?你难道不知道错吗?你难道不是大家的朋友吗?……

  这比用“你不该让他吃你的零食、你错了、你是大家的朋友”陈述句的形式更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而在写作文时,大家好象得了健忘症,将这么好的表达形式弃之脑后,这怎么可以呢?

  上面“反问句,你难道没用过吗?”这句话就是一个反问句的例子,比用“大家要记得用反问句的表达形式”效果更好吧!

  在作文中适当运用“反问句”可以激发出读者感情,增强作文的气势与说服力。

  2、如何锻炼“反问句”的写作方法?

  锻炼“反问句”写作方法的最好方式就是“陈述句转反问句”。

  在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考虑“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用反问句呢”,这样就会在思维中形成一个“反问句”的习惯,时间长了,熟练运用反问句就不成问题了。

  当然,具体的“陈述句转反问句”属于语文基础知识,在这里不再赘述。

  3、哪些情景下适合运用“反问句”?

  在写作文时,“反问句”也不能滥用,一般来说,在遇到以下“语境”时,可以考虑运用反问句来表达:

  强烈的肯定时、表达不满时、加强语气时、想引起反思时、明知故问时……,诸如此类的作文情景。

  最后要提醒的时,反问句结尾不一定要用问号,有些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结尾,比如说:我讲这么多,你难道还不懂反问句的用法吗!

  什么是反问句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特点介绍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语言攻击性较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这可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在与异性的交流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频繁使用反问句。

  反问就是通过思考使自己的思想更确定。

  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不确定,还需要思考,还可以反驳,还有转机。

  所以,人们都说反问是不自信的表现。

  可如果都自信了,那就没思考了,没反驳了,没转机了。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作文反问技巧运用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4、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把握诚信》)

  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诚信”的大门。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5、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

  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6、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洁《面临选择》)

  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7、“美丽”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若为“美丽”而弃“诚信”,岂不是以“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可谓丑至极,然而他美丽的心灵弥补了他外表的缺陷,使他的形象光辉千古。(《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作者采用自述的口吻,先讲将“美丽”定在“外表”上,虽不十分准确,但作者后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训诫来自圆其说,并用一个反问说明如果只为“美丽”而抛弃“我”(诚信)的话,其结果是用“败絮其中”来换“金玉其外”,显得不明智,所以说“小生真乃糊涂也”。而最后又从正面举了敲钟人虽丑,但心灵是美的,从而使其流传千古。

  作文发问技巧的运用方法

  在高考作文中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8、“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工作起劲,然而“诚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发达之躯壳也。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亦是为拯救躯壳。而此小生弃我于水底,试问,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本例的连续发问是在最后:“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这实际上是用两个反问来强调“诚信”对人的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能把“诚信”的含义看准吃透,那也就不会出现行尸走肉的人或出卖朋友、背叛祖国的小人了。

  例9、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沧海看云》)

  本例作者深悟连续发问的真谛。两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个问句,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先用一个设问“诚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况,就有可能回答成“诚实”、“信用”、“真诚”、“热情”,但作者的语言富于变化,没有这样做,而是连用了四个选择问,好认读者自己去选,不过这四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似乎都可以作为答案。再来看第二段,作者也是先设问,但后面供选择的“幼稚”、“青涩”、“无能”、“愚蠢”中却无一个可做问题的答案的,但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他是反面来说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会这四个中的一个或几个,那就错得远了。所以这两段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诚信”的的。

  • 相关推荐

【反问句的使用技巧】相关文章:

掌握篮球反跑技巧04-27

转向灯的使用技巧04-28

正确使用车灯的技巧04-25

疑问句和反问句的区别04-12

2017高考高分作文技巧:使用素材的技巧01-21

离合器使用技巧及方法02-22

手动挡车的使用技巧总结06-15

雨雾天气行车的灯光使用技巧04-26

高考作文素材使用技巧12-02

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技巧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