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行动民情日记范文(精彩篇)

发布时间:2017-01-21 编辑:ksf 手机版

  帮联工作的一天

  4月8日 星期一 晴

  xx 联系户:xxx、xxx

  4月8日,清明节刚过,正是种瓜点豆、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大早,我与局里其他领导带领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农牧局的两位专家,踏着春的气息,踩着刚刚解冻的泥土,沿309国道驱车向巴山村进发。由于持续春旱,一路上,近处的、远处的山头山坡仍是一片黄白颜色,只有沿途几处杏树林和几棵杜梨树开着粉色、白色的花和路边的蒲公英、车前草冒出的新芽,才使大家感觉到春天正在蹒跚而来。尽管如此,一些年轻的同志,仍然对春天的大自然赞叹不已,用手机和相机捕捉春的脚步,当然也有人抱怨大自然对人类的不公,2012年风调雨顺、降雨均匀,2013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过去了,怎么还不见一场透雨,渴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成为一种常态。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9点50分,我们便到了巴山村村部,按照提前与村上几位负责同志商定的议程,10点钟,召开村组干部与群众代表会议,同大家一道商量2013年帮联巴山村实施方案,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机关单位作息时间与群众早饭时间的不一致,10点半之后,群众代表才三三两两的到齐,对此,村支书、主任很是有些恼火,但碍于都是本乡本村的人,除了脸上带有些许愠怒而外,也不好批评大家。10点半,会议准时开始,我代表市水务局向参会群众讲解了帮扶计划,向群众算了增收计划账,特别是对确定的“地膜玉米+羊畜养殖”的致富思路做了重点宣传,虽然群众没有明确的赞许,但从他们脸上和行动中,都表现出了支持的态度。11点,会议结束后,与会群众又集到了巴山组赵立业家的地块里,聘请的市农牧避专家现场讲解地膜玉米种植技术。由于长时间未降雨,土壤干土层厚,覆膜机一启动,整个山区便成了尘土的海洋,不一会儿,参加现场培训的群众和帮联干部身上落上厚厚的土沫,掸都掸不掉。一些群众便又埋怨起了老天爷的吝啬,渴望几场透雨洗去浮尘的嚣张。培训结束之后,我们便与村干部谈起了2400亩地膜玉米落实计划,村支书谈起了覆膜机太少,群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请求帮助再购买3台机子。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帮助的,第二天,我就委托几名帮联干部和村干部一道共同考察,购买三台覆膜机,投放到巴山村,虽然花钱不多,但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保证了全村地膜玉米种植计划的全面落实。

  一天又过去了,虽然牺牲了双休日,但为群众办了一点实事,心里由此也踏实了许多。

  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3月31日 星期天 晴

  xxx 联系户:xxx

  今天,单位组织去巴山村开展抗旱春耕服务活动,早晨起来,安顿好孩子,吃过早饭后,看时间已是8点,我赶紧换好平底鞋,匆匆下了楼,加紧脚步朝公交车站赶去,天气还有点冷,路上行人很少,公交车难得的有座位。到单位后,单位的帮联干部们陆陆续续都来了,人到齐后,大家便统一乘车前往我们的帮联村--庆城县太白梁乡巴山村。

  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就进入了巴山村境内,山里的杏花、桃花开的正盛,窗外一闪而过的杨树也已经长出了嫩叶,小麦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蜇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孩子似的,现在只需一场春雨的滋润,它们就会立马精神抖地舒展节秆长高。车刚转过一个弯,巴山村村部就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村里的赵主任早早就等在村委会门口了,下了车,赵主任高兴地迎上来,同事们熟络地和他打过招呼后,就径直进了村部院内,村里的群众正在搬运我们送去的化肥、地膜等农资,卸下的农资整齐地码放在院内。单位里的男同事们见状也都一个个挽起袖口上前帮忙,我连忙拿起相机,赶紧记录下这一温馨瞬间。

  很快,化肥、地膜就全部卸完并清点完毕了,接下来村里的赵主任还要带我们去远处的一片空地,让我们聘请的市农牧局高级农艺师现场讲解一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在空地地头边,村里的拖拉机已经把覆膜机装在拖拉机后,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们围在农艺师周围,农艺师现场示范讲解起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从起垄到覆膜、选种播种、间苗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要点,并与现场群众就全膜玉米种植环节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随后,赵主任示意拖拉机车主发动机器,开始覆膜,在轰隆隆的响声中,农艺师抄起铁锹,边示范边大声讲解覆膜技术,周围群众也顺势拿起工具,跟着老师们动作起来,“咔、咔”,我飞快地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场景。此时,已是11点多钟,从空地到村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好在有一条近路,但必须从陡峭的山洼爬上去,同事们和农户们互相帮忙,一个拉一个,很快就到达了村部院内。

  村里的赵主任让群众聚拢起来,清点了一下人数,只有一户因为家里人生病住院没有来人,其余的55户群众全部来了。单位的赵局长向群众宣读了2013年的帮联工作计划,并动员广大群众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当前旱情,提早覆膜,等下种,确保全年地膜玉米种植任务的完成。尔后,我们让群众们依次排好队,上前领农资,每户2袋化肥、20公斤地膜,一个人拿不动,同事们便主动上前,提起化肥袋一角,帮助他们抬,同去的赵局长也加入了抬化肥的行列,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再次举起了相机,将这一幕定格。

  “走了,走亲戚家喽!”同事们不知谁一声吆喝,大家帮着各自的“亲戚”把化肥、地膜装上架子车、农用车,随着“亲戚”们分头走了。有几个农户反映说他们家的羊生病了,市兽医局的高级畜牧师一时成了“香饽饽”,这个拉,那个拽,最后,几个农户商量了一下路线,便簇拥着专家走了。

  我也帮我的“亲戚”—xxx推起架子车,往他家的方向走去,路上我和王大哥(他比我年长,所以我一直管他叫大哥)聊了起来,王大哥说他最近特别忙,儿子现在会爬了,一不小心就爬到炕沿边了,所以嫂子要一直守在孩子跟前,只有趁孩子睡着的时候,抽空做做饭,安顿安顿家务,外面的庄稼活就全靠他一个人。去年玉米收成好,经过算账对比,他觉得种玉米要比种麦效益好,所以他今年留了将近20亩秋地用来种玉米,最近正是覆膜的关键时间,他一个人忙的团团转,每天还要喂羊,说起羊,王大哥高兴地说,去年我们给他投放的小尾寒羊繁殖的不错,加上他之前的羊只,现在一共有40多只羊,前段时间他还卖了10来只,卖了2万多元,这还要感谢水务局,给他定的发展目标符合实际,见效快,虽然累,但很有经济效益,所以再累也值了!他还说以前觉得种地没出息,看着我们这些吃“国家粮“的人特羡慕,但现在,和我们这些国家干部攀上“亲戚”以后,在我们的指导下,他家的收入一下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再也不觉得种地没出息了!听着他说的话,我也顿感自豪。我对王大哥说,目前要先按照专家的指导,和村里的几户人家“谝个工”,趁着余,把膜先覆上,不然天气越来越干,按照气象部门的预测,等5月初下透雨的时候,就错过了玉米的种植时机了,王大哥也附和着同意了我的观点,就这样,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王大哥的家,坐在王大哥家的炕头,我们又继续聊了聊今年他的致富计划,还是继续以地膜玉米和养羊为主,这样算下来,今年收入5万元没有问题。我又对王大哥嘱付道,我们要多联系,有什么困难给我说,我会尽我所能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别把我当外人,我希望我和他能像亲兄妹一样。

本文已影响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