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哲理的小故事

2021-07-02 哲理故事

  生活中处处是哲理,处处是学问,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小故事,它们蕴含很多小哲理,为大家分享了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1

  有一天,有位信徒请教禅师:“我是一个已婚之人,现在却狂热地爱上了另一个女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禅师问:“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吗?”信徒回答:“是的。”

  禅师说:“现在看你面前香炉里的三根蜡烛,哪根最亮?”信徒说:“我真的不知道,好像都是一样的亮。”禅师说:“这三根蜡烛就好比是三个女人,其中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那个女人。芸芸众生,女人何止千万百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的人找出来,你怎么又能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呢?”

  信徒沉默不语。

  这时,禅师说:“你现在选一根蜡烛放在你的眼前,用心看看哪根最亮。”信徒说:“当然是眼前的这根最亮。”禅师说:“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看哪根最亮。”信徒说:“我真的还是看不出哪根最亮。”禅师说:“其实,你刚拿的那根蜡烛就好比是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你爱她时,你用心去看就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你却找不到最亮的一点感觉,你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只是镜花水月,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

  珍惜现在拥有,爱眼前的人。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2

  吕蒙正是北宋名臣,他从小父母双亡,被迫沦为乞丐,处境悲惨,所以,后人常常用“穷过吕蒙正”来比喻一个人穷困潦倒。吕蒙正在困境中发奋读书,后来做了北宋的中央高层干部。

  吕蒙正在京城开封刚做副宰相时,有个家里有点钱的公务员在背后指着他说:“这小子是乞丐出身,竟然也能在中央政府部门当官,真是搞笑!”吕蒙正听到了这句话,却假装没听到。

  当时,吕蒙正的一个下属就气愤地对吕蒙正说:“一定要追查此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在背后说你的坏话。”然后,就要去调查那个公务员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了。

  吕蒙正笑了笑,说:“若是追查此人,知道了他的姓名,一定终生不会忘记,恐怕就会成为彼此一生的怨恨,倒不如不知道来得干净。再说,他说说,对我又没有什么损害,还是不追查为好。”听了吕蒙正的这番话,下属都很佩服他的胸怀和大度。

  俗话说:“恩情易忘,怨恨难消。”吕蒙正这样做,目的是把怨恨拒绝在心灵之外。记恩不记怨,需要宽容和雅量,这是一种大智慧。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3

  南美洲原始森林里有一种鸟,这种鸟全身翠绿,并带有一圈圈灰色纹理,就像一圈圈波浪,因此得名翠波鸟。这种鸟虽然美丽,但它每天忙忙碌碌都在筑巢,因而显得无精打采,很疲惫。翠波鸟巢穴唯一的特点是巨大,一个个架在树上,场面甚为壮观。但这些巨大的巢穴也不禁让人疑惑,翠波鸟是一种小鸟,体长不过五六厘米,可它们建造的巢穴为什么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呢?

  莱奥托是一位动物爱好者,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笼子,并捉来一只翠波鸟观察它筑巢过程。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只翠波鸟只建了一个能容下自己身体大小的巢,然后就停工了。这引起了莱奥托极大的兴趣,他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想看看它的建房情况。可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突变,这只鸟被放进笼子里后,没过多久便开始大力建巢,而原本停止建造的那只也开始疯狂地扩建巢穴,两个巢穴越建越大。几天过后,两只鸟明显疲惫不堪,建造速度放慢。又过了几天,原先送进来的那一只竟然死了,而且这只鸟死后,另外一只立刻停止了筑巢,这些现象真让人百思不解。

  莱奥托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还如前面发生的情况一样。新进来的鸟开始大力建巢,原先的那只也重新开始疯狂地扩建巢穴,而且结果依旧,当其中一只疲惫不堪地死去,另一只停建。单只鸟存在,只建一个很小的房,两只鸟存在,却无休止地扩建。莱奥托陷入深思,突然明白过来,原来令翠波鸟忙碌不停的原因是攀比。这种鸟攀比心理太强,容不得别人的巢穴比自己的大,一旦发现别的鸟新建“房子”,它便忙碌不停地扩建巢穴……实验中两只鸟的死其实都是累死的。

  翠波鸟因为攀比害了自己。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要想真正获得快乐,活得轻松自在,就不能总拿别人为参照,许多时候自己满意就好。

  蕴含哲理的小故事4

  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来到应天府应天书院求学。他发奋读书,孜孜以求,倦怠时用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充饥,日夜与诗书相拥,五年未解衣就枕。

  1014年正月的一天,当朝皇帝宋真宗来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大街小巷挤满了围观的人,书院的所有学子也都纷纷跑出书院去看皇帝。大家都想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依旧端坐在教室里用功学习。

  皇帝走了,同学们一个个陆续回到了书院,当看到范仲淹还在教室里学习时都感到很奇怪。万岁爷驾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怎么坐得住啊!一个同学好奇地问范仲淹:“范兄,你怎么不去看皇帝呢?”谁知范仲淹反问:“皇帝有什么好看的?”同学说:“皇帝一辈子都难得见上一面,这机会多难得啊!你真应该去看看。”范仲淹回答:“皇帝总是要见的,但等将来看也不晚啊!眼下,我首先要完成当天的功课。”说完,继续埋头读书。

  范仲淹家境贫寒,看着他的寒酸样,有的同学鄙夷地认为他痴人说梦,而有的同学则为他的远大志向深深折服。

  五年寒窗,范仲淹学有所成,而且出类拔萃,独领风骚。1015年,27岁的他考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步步高升,成了在皇帝身边辅佐的重臣,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皇帝。

  割舍今天,才能收获明天。看来,自古以来这就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