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与感情和谐一致的随笔文章

2021-06-11 诗歌

  感情是诗歌的精神支柱,一首诗歌的内容是由感情统领和支撑的。在诗歌中,事、理、景如果没有感情的注入,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写到诗里也不叫诗,硬在诗里也是非诗的因素,就像蛇长上了脚、鸟长上了牙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如果事、理、景表达的感情不一致,还会使诗歌内容显得杂乱,影响诗歌整体感情的抒发。事、理、景作为诗歌中的意象,必须服从诗歌感情抒发的需要,与诗中的感情和谐一致,这样才能使诗歌的感情具有活力,对读者产生感染的力量。郑愁予的《错误》之所以倍受人们的喜爱,其意象和诗中感情的和谐一致是一个主要原因。

  诗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你”,叙述“我”时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你”时用的是第三人称(第二人称就是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是不存在的)。这首诗把第三人称用第二人称来代替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我”是一位漂泊他乡的人,而“你”是一位虽在家乡,却有亲人漂泊在外的人。“你”“我”虽然处境不同,但都是有“思亲”情结的人。这样“你”“我”便有了广泛的含义,“你”“我”可以是亲人关系,也可以与我非亲非故但有“思亲”情结的任何一个。

  “思亲”是这首诗抒发的主要感情,即这首诗的精神支柱。那么,诗歌中的意象是如何表达这种“思亲”情感的呢?

  我们先从“你”说起。诗中的“你”作者用了三个意象。第一个是如“莲花开落”的“等在季节里的容颜”。这个意象第一说明,“你”在季节更叠、花开花落中已经等待了很久很久;第二说明“你”的感情专一纯洁得像莲花一样。第二个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是通过写心来写“你”的。这里的心突出了“寂寞”之情,说“心”像寂寞的城,像晚上的青石街道,像不能飞荡的`柳絮。这里的寂寞,突出了一个无字,城中无人,街上无人,城中无风,“城”“街道”“柳絮”都毫无动静。这里的人和风都可以象征“你”等待的对象。“思亲”之情也便在这寂寞的无中凸现出来。第三个是“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个意象,有三个意思,一是上文寂寞的伸展,二是用“不揭”“紧掩”突出了“你”的主观感情,说明“你”的“思亲”有很强的选择性,象征我感情的“春帷”是专为“跫音”珍藏的。这里表达的专一和纯洁,也是对上文“莲花”的暗里回应;三是完成了下文“你”听到“达达”马蹄的过渡。

  下面再说“我”,写“我”用了三句话。第一句写“我打江南走过”,写的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为人物活动铺设了一个活动背景。“江南”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乡,也可以看成是“我”从此路过,但有一点必须是确定的,“江南”引起了我强烈的“思亲”。第二句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是我过江南的形式,但这个形式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呢?错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你”来说是错误的,马蹄虽然打开了“你”的寂寞,但马蹄带来的“我”不是“你”“思亲”的对象,就是是“你”“思亲”的对象,“我”也无法在此停留,短暂的惊喜瞬间把“你”推向了失望、失落的深渊,这种失望和失落比寂寞更具有悲剧性;另一方面对“我”来说也是错误的,无论“江南”是不是“我”朝思暮想的地方,我都不能在这里停留,我不是以“归客”的身份来的,我不过是一个“过客”。到这里作者把感情推向了高潮,既表达了“思亲”,更表达了“思亲”不得的无奈,无奈之中隐藏着对“思亲”的渴念。这渴念属于“我”,属于“你”,也属于所有有“思亲”情结的人。让人惊叹的高妙在于,诗人对这些并没有作详尽的描述,只一个“美丽的错误”便都包含其中了。亲人归来,是美丽的,是渴念的,但这是一个错误,是假的。感情上造成的强烈的反差,更增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诗中的所有意象无不是围绕“思亲”情结展开的,无论是诗中的景物、还是过江南的事件、还是对事件的评论——“美丽的错误”无不如此。就连诗中的每个词语都与表达的感情息息相关,比如诗中用“小小”来修饰“城”和“窗扉”就是一例。“小小”往往与寂寞、偏僻、无人关注联系在一起。“小小”渲染了寂寞、孤独的氛围,浓化了“思亲”情结的反衬背景。如果把“小小”改成“大大”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最后,为方便欣赏,把原诗附在下面: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诗歌意象与感情和谐一致的随笔文章】相关文章:

有关感情的诗歌随笔06-12

意象诗歌06-14

意象的诗歌12-26

谈谈诗歌的意象09-08

鉴赏诗歌的意象06-14

清明意象诗歌08-17

夏的意象诗歌07-22

诗歌意象的解说12-12

杜甫诗歌 意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