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统计》的说课稿

2021-04-05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我将围绕“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环节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标中特别强调了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合学情,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在这里教材除了让学生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如果每格不能只代表一个单位,而要代表多个单位(这里指2个单位)而在下学期还要继续学习代表5个或10个单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教材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方面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教学的重点就定为认识1个格子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按照这样的方法图格子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1个格子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本节确立的主要教学方法。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是统计领域的重要任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思考与体验是我确立的主要学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体验统计过程:

  在活动选择上,我选择了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也是他们喜欢的水果来做为调查对象。对于调查的方式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过画“正”字,画图形,画对号等方式,我并没有选用这三种方式,我却选择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用到,也更简单方便的举手记数的方法来调查。这样我想体现调查方式的选择应灵活适用,也结省了时间突出本结课的`教学重点。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在学习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我一新知的过程中,我力求通过突出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单位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矛盾冲突,来使学生自主发出“怎么办”的想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可能想不出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的办法,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数量的统计表,那么这一个格子能不能代表多个数量呢?代表几个合适呢?”这样来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

  (三)动手实践,获取新知。

  用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来图格子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只把数量多的用一个格子代表两个数量,而其他的仍然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数量。为突破我一难点,我用课件演示纵轴数量的变化,并带领学生完成一个数量的填图,然后再由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我张统计图。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四)回归本质,数据分析:

  完成统计图后,学生要从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虽然二年级的学生还只能进行数量的多、少比较,但仍要引导学生把数据分析完整。

  (五)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在学生完成了一次收集、整理和分析完整的统计过程后,为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问题,就是根据全部二年级学生的调查表让学生尝试选择一个合适的单位量。因为有难度所以不要求进行实践操作,而只作为一次尝试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六)回归生活,巩固新知。

  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为让学生体会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希望学生想一想他们想对什么事情进行调查呢?然后选择他们想调查的来制成统计图进行分析调查。

【《第三册统计》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第三册《统计》的说课稿08-09

统计说课稿精选04-20

《统计》的说课稿08-08

《统计》说课稿08-09

统计的说课稿06-10

《统计》说课稿11-26

统计说课稿04-26

《统计》说课稿09-18

北师第三册统计与猜测的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