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河中石兽》说课稿

2020-11-04 河中石兽

七年级《河中石兽》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七年级教师张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河中石兽》一文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结构,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本文有较多的疑难字词、倒装句和文言长句,因此我把准确翻译课文作为本文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点;另外,本文作者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文章风格简淡、立意高远,七年级学生较难体会,因此品味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第二个难点。

  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朗读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法。

  本文我打算用两个教学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疑读 正其音。

  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力争每次朗读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与提高:一是自由朗读,提出疑问,划出读音不准的字词;二是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和句读,侧重于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三是齐读,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为后面的人物分析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译读 明其意。

 我设置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译一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翻译,并将个人以及小组不能翻译的句子在班内质疑,师生共同完成解疑。

  第二步重点突破文章中最有难度的几个句子:在这一步骤中我设置了一个表格,学生完成表格既能较全面的把握故事情节,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石兽是如何“游”到上游去的?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之后采用“画一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笔画演示最有难度的句子的动态模拟图景,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找到了石兽?让学生质疑、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事例,得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道理。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消除了语言障碍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但是如果将富有丰富内涵的文言词语仅仅停留在释义的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在教学中玩味文言文的语言呢?除了诵读外,“比较法”“想象法”是一种有效而且实在的方法。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精辟的概括,精心的选择比较点,并且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琢磨字词,就必能使得学生登上语言之堂,入运用之室。于是我在第三步设计了找一找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作者的语言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让学生“比一比”并“想一想”,在补白的练习中学生体会到作者凭借这简洁的文字记叙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引发我们的联想,引发我们的思考,真所谓是一个字写活一个人,一个字激活了一群人。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的是人物的心情,是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形象。所以说纪昀的文字虽然简短但是意无穷。让我们带着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语气语调,实现了读的又一层次的提高。

  第三环节:创读 悟其理

  在前面朗读、理解、赏析、比较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作者纪晓岚文章的三个特点: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耐人寻味;2.善于在叙事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于是我又采用了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一次穿越,再现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力争演出人物的神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且又能走出文本,深刻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并且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背诵的目的。

  第四环节:背读 得其法 我采用减字法帮助学生背诵,降低了难度,交给了方法。

  最后是课堂小结:让学生感悟,说出自己所得。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有关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感悟、学会积累,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的教学理想。尽管在备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我校所有语文组姐妹的帮助,但是我们深深的感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实在有限,而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能否准确的找到文本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个按钮.还肯请各位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七年级《河中石兽》说课稿2

  本文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粗知大意,明确重点实虚词的含义以及几个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领会本文的道理。如何突出这一课堂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便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现在我来谈谈这一课时的设计理念与的实施步骤。

  一、设计理念

  如今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无论是你抗拒还是接受,各种真假虚实,良莠不齐的信息都会无孔不入。因此我们尤其需要科学的`判断力,择善而从。对于三观尚未定型的初中生而言,更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质疑精神,领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本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题材各异,主要包括探险和科幻两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并体验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从而激励自己培养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河中石兽》一文更是以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告诉人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第一节课感知了全文的大意的基础上,我将这节课的重心放在道理的领悟上。“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却不易。因为人人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在生活中却往往会出现“据理臆断”的情形,理论并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生活。要想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道理,还需要将理论化作具体事件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现象中自主地总结归纳出此观点来,方能更好地接受。因而我这节课的设计难点就在于如何将理论还原为现实,如何巧借各种生活现象让学生逆向领悟文章的道理,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学会理智地分析与判断。

  二、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分析三类人寻求石兽的不同态度与方法

  分析文中三种人对打捞石兽的不同观点及其依据与结果,在对比分析中可发现老河兵综合了石性、沙性、水流等多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了正确的判断,从中可看出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既不可像僧人那样不假思索便盲目行动,也不可像讲学家一样据理臆断,而应像老河兵一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判断。这一环节学生在具体事件的对比分析中自然而然归纳出道理,由现象到本质,容易接受。

  第二步,转换角度,拓展思维、深化观点

  继续围绕寻找石兽的问题,转换思路思考,是否所有的石兽掉入水中都应往上游去找?当然不是。结合上环节得出的论点,要综合多种因素客观考虑。可以明确,石兽之所以在上游与时间的长短有关。那是否所有长时间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得往上游去寻找呢?也非绝对,利用课文后习题二中关于山西永济蒲津渡口的铁牛,铁人原址打捞事例,可得知任何事物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现象。这一环节进行延伸设问与思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出真知这一理论的理解。

  第三步,巧借视觉错觉图,打破常规思维

  利用生活中的错觉现象再次向学生展现生活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切不可轻易下定论。多媒体展示多幅经典的视觉错觉图,学生在亲眼目睹中切实感受到了“眼见未必为实”更不可妄下断语了。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凡事不可主观臆断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第四步,“生活大求真”

  利用近期微信上大量转发毒大米、塑料粉皮、棉絮肉松饼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运用这节课学到的观点,懂得凡事要有科学依据方可定论,不可捕风捉影更不可以讹传讹。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对这类网络信息我们不能轻信,更不能受其摆布,影响自己的生活。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来指导现实生活。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最终目的。

  三、教学反思

  为了能让学生深刻领悟本文的道理,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以上几个环节。由表及里,从现实到本质,从生活层面到理论层面深入浅出阐述了“实践出真知”,不能盲目轻信,要有质疑精神等观点。我认为通过这样多次的因果转换,理论与生活的交融,学生对这一理论的领悟应该是较为深刻的。语文教学本是知识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而其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某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还应体现在对某个理论的理解与践行上。语文教学在思维方式的塑造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我们一定要运用好教材这一载体,传递给学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能量,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又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

七年级《河中石兽》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述了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中,十几年后人们寻找石兽的故事,从中悟出凡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掌握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依据以上两点及本文的特点,我们将《河中石兽》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通过反复朗读文章及复述故事,知晓文章大意的能力。

  (3)学习本篇文章通过故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通过前置任务学习单完成文言词汇及文学常识的积累。

  (2)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教师讲解完成疑难词汇及句子的疏通,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3)通过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而把握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实词,培养文言语感。

  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2)学习本文通过故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三、说教法

  1.本节课教法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四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四、说学法

  本节课学法主要采用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复述法。

  文言的时代距离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文言的音律美,意韵美,熟读成诵。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是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复述故事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说教学流程

  本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起思考

  大家一定还记得《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吧,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时他的剑从船里掉到了水中,他没有马上去捞剑,而是立即在船边上做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了,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自然是找不到剑了。几千年过去了,他的宝剑也成了文物,如果今天让你来帮他寻找宝剑,当你从他掉落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的时候,你是在原地找呢?还是顺流找下去,逆流而上行不行呢?你能帮他找到吗?

  也许你能从今天我们学习的《河中石兽》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解决预习疑难,疏通文意

  1.解决字词

  (1)小组交流(每位同学指出自己标出的生字,会的同学帮助解决,组内都不会的记在积累本上。组长分配生字,同学们分头查阅,用最短的时间互助解决。)

  (2)小组交流仍然不懂的,老师解答讲解。

  2.解决难句方法同上。

  (三)预习检测,文言积累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读准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欤(yú)

  3.读懂难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检查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句中停顿。

  (四)以寺僧的口吻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七年级《河中石兽》说课稿】相关文章:

《河中石兽》说课稿01-24

河中石兽说课稿05-18

《河中石兽》说课稿范文03-16

七年级说课稿《河中石兽》04-08

《河中石兽》说课稿(精选4篇)06-04

最新河中石兽精选说课稿06-21

河中石兽课文06-02

河中石兽诵读05-24

河中石兽注解05-12

七年级说课稿《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