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2022-07-27 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篇1

  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17.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19.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17.【答案】(4分)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2分)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2分)

  评分标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4分)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2分)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得分。

  19.【答案】(4分)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2分)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2分)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答案】(6分)参考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评分标准:每点3分,答2点即可得满分。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篇2

  在故乡北山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没有电视可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庄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的当儿可以清闲几天,坐在炕头上听雨,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和温馨。

  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过去了,小麦需要滋润,土壤需要疏松,小苗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这时节,蒙蒙细雨下起来,扛着锄头进村的农人,笑嘻嘻推开院门,边放锄头边念叨:“好雨,好雨!”随手取来毛巾擦干满脸的雨水,身心轻松起来。男人架起二耶腿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瞅着窗外;女人则洗手和面,趁着这闲暇擀面条或包饺子,饺子馅有的是,年前就晒干的萝卜丝,这会儿正好用着。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自由自在。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

  春雨过后,小麦迅速成熟,玉米疯长起来,形成绿色阵势,铺排开来,占领着季节里的一道长河。

  当人们还沉浸在绿色梦想中,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忧愁。夏雨多变,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男人只顾吸烟吐烟圈,看天听雨,烦了骂女人几声,女人不吭声,只顾干手中的活儿。山里女人总有干不完的活,扫地、做饭……做不完的繁琐事儿。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烦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气就消了。雨下着下着,屋外的院子积满了水,流不出去,男人挽起裤腿,披着蓑衣拿着锄头在檐下挖开水沟,水流走了,男人身上湿透了,女人给他换,湿衣服在火炕头烤着,男人笑了,卷个纸烟吸着,很舒服!身旁的孩子试探着开口了:“肚子饿了,想吃饭呢。”女人去做饭,窗外的雨仍旧下着,孩子在檐下玩起柳条做的水轮转……

  白雨天(北山人把下暴雨叫“白雨”),雨倾天覆地而来,很快就会遮住眼前的一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雾,伴随着雷鸣闪电,让人惊恐不安、兴奋异常。白雨到来时,北山庄稼人大多还在地里。一声闷雷响,一团黑云扯过头顶,眼前附近的村子看不见了,有人高喊:“白雨来了!”闻此呼声,地里的人慌忙逃跑。人们未来得及跑回村子,暴雨就到了,只好就近避雨,雨点打落在地上,地上泛起了土泡儿。避雨的人家热闹起来,屋里坐满了人,檐下站满了人,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说笑打闹,无所顾忌。干渴的屋檐上已吊起了急落的水柱,地下顷刻积起了水洼。避雨的男女一边听雨一边说笑,谁家的女娃有出息,嫁到了山外,谁家的男娃长得好,把山外的女子引进了山。爱打扑克牌的年轻人就地铺排,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伙子拿个脸盆放在檐下,听那“叮当叮当”响的乐声,和着风声、雨声、雷声一起,一片兴奋和喜悦。

  白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檐下的雨线止住了,屋里屋外的男女哗啦一下就走开了,主人好意留客吃饭,劝也劝不住,大家热闹着扛起农具匆忙回家。夏夜里,躺在炕上睡觉的北山人听着屋外涝池里传来“呱儿——呱儿——”的青蛙叫声,忘记了疲劳和困苦,香甜地酣睡……

  秋雨连绵的日子,庄稼已收获归仓,这时节,庄稼人难有静下心来听雨的闲心,那些玉米棒子要收拾架在楼上,大豆小豆需要通风晾晒。人们忙活起来,煤油灯下熬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睡觉,男人呼噜,女人也呼噜,在风声、雨声、秋虫的伴奏声中睡一个踏实觉。

  雨歇,风住,天晴。抬头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远,湛蓝湛蓝的,无一丝纤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既有总括全篇的作用,又是全篇的思想感情所在,奠定了文章亲切温馨的感情基调。

  B.作者围绕着“听雨”,以季节为顺序,深情地描写了北山人在艰苦的岁月中朴实繁忙又不失温情的雨中农家生活。

  C.散文从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中摄取素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写了一段生存记忆,字里行间,流淌出丝丝温情。

  D.作者善于观察,注重描摹人物的语言、动作,欲抑先扬,在细腻的描绘中抒发情感,寄寓了对昔日故乡生活的追忆和怀念。

  2.本文标题为“听雨”,请概括文中农人听雨的情境?(5分)

  3.文章以对秋日晴空的描写作结,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D【解析】“欲抑先扬”错。

  2.①春雨滋润庄稼,农人在劳作之后喜滋滋地听雨;②夏雨不停,农人在家中愁闷地听雨;③暴雨(白雨)倾盆,农人在仓皇躲雨时,喜悦兴奋地听雨;④秋雨连绵,农人在劳动的疲惫中伴着雨声人眠。(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3.①展现了自然清新的乡村风景,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②烘托出作者平和惬意的心态,表达了他对故乡风物(农村生活)的眷恋与喜爱。③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收尾耐人寻味,意蕴悠长。(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篇3

  听雨

  ①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③听春雨的 ,听夏雨的 ,听秋雨的 ,听冬雨的 ;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⑦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⑧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 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⑨“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却是一分深深的感伤!

  ⑩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分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⑾“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自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束花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⑿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⒀听雨,是一种享爱——享受自然与我!

  1.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 自然段;写夏雨是第 自然段;写秋雨是第 自然段;写冬雨是第 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③段,选择恰当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处。

  A.豪放 B.婉约 C.温柔 D.深沉

  3.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绘雨,有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将所引用的诗句抄写在下面。

  第1处:

  第2处:

  第3处:

  第4处:

  第5处:

  1.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2.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所用的修辞手法。

  3、⑷;⑹⑺;⑻⑼;⑾ 13.CABD

  4.⑴天街小雨润如酥。

  ⑵润物细无声。

  ⑶黄梅时节家家雨。

  ⑷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⑸质本洁来还洁去。

  5.“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哦,听雨……寻求一份诗意”。

  6.如: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排比)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比喻)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拟人)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篇4

  ①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钿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④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⑤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套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呤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辩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答案

  1.(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2.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即可)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3.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说“奢侈” 是因为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争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意思对即可)

  4.A、C(A项“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项,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篇5

  ①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

  ②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风裹着土腥味儿涌进窗时,才嗅到雨的气息。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大多数的仍无声地投入大地干涸的怀抱。此时的雨声带了些许诗情。无论哪一滴雨,都无法选择自己将落到何处。这是雨之少年。而人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是否也是不谙世事不识愁味的洒脱无拘呢?

  ③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仿佛急于向世人证明什么,一如人涉世未深,为名利,为稻粱,四处奔波,虽不见得有古人那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之漂泊感,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④忽一阵疾风掠过,凉意透进,溽热顿消,一道闪电趁风卷帘时射进来,虽闭目在黑夜中也感到眼前一亮。随后,雷声轰然炸裂,感觉整个大地都在抖动;继而狂风大作,雨似天河倾泻,急骤地叫喊着,宣泄着,仿佛要冲刷人间角落的龌龊,荡尽所有污泥浊水。又一串惊雷如山崩地裂,似要震醒那些沉溺物欲的麻木心灵。这是光明磊落者之间的庄重宣言,无私无畏。几千年前,汨罗江畔的屈原,面对的可是这样沉沉的黑夜?聆听的可是这样叱咤风云的雷电?他的抑郁他的愤懑他的心声他的呐喊又有谁听得见?如果这算作雨到中年,是否也如人之壮年?成绩斐然者,呼朋唤友,觥筹交错,在人生的舞台上恣意挥洒自己的得意,而失意者只能借雷电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呼声。

  ⑤不知何时,雨声慢慢显出倦意。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雨声从从容容,不急不缓,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有欢乐,有迷惘,有失意,有辉煌,如今都不得已淡然,不再去解释什么,说明什么,只闲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⑥一夜听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不觉夜已阑珊,雨声渐无。或许,外面已是雨过天睛星光灿烂了吧?

  1、文中有一句话透露了本文的写作顺序,你发现了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2、根据选文内容,揣摩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具体含义,从文中找出语词进行解释。

  慢慢地,雨声听来有了些脾气,撞在什么上不再是羞涩地滴答,而是噼啪有声,又分明带了些不耐烦的躁动。

  ⑴、脾气:

  ⑵、羞涩:

  3、本文从听觉这一独特角度描写雨,分别写了夏雨的四个阶段,作者针对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把它们比作什么呢?你最喜欢哪个阶段的雨,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②段画线处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谙世事不识愁味”,请你再写出两句有关“愁”的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

  1、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写出整句也可)

  2、噼啪有声,不耐烦的躁动;淅淅沥沥,若有若无。

  3、比作人之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略”,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不唯一)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听雨 季羡林》阅读答案08-27

季羡林听雨阅读答案08-22

季羡林《听雨》阅读答案09-12

季羡林:《听雨》阅读答案10-09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10-02

《听雨》阅读答案季羡林11-15

《听雨》(季羡林)阅读题及答案10-25

季羡林《听雨》阅读练习及答案08-27

有关季羡林听雨阅读答案09-28